【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言
《红楼梦》这部奇书,小时候就接触,那个时候,爱极了林黛玉这个美人,翻看书的时候,只看与她有关的部分。
读中学时候,喜欢上了诗词,把里面的诗词逐一背诵下来,虽然不知道其中意味,但是那美美的句子,拼搭起来的感觉,很容易俘虏我,因为我是个相当感性的女子。
甚至还买个笔记本,把诗词抄写在笔记本上,那么多呀,如果全部抄写的话,一本子都抄不下。也就做了选择,专抄写喜欢的诗词,尽管如此,也都抄写了一本子。
再后来,阅读视野打开之后,就把《红楼梦》束之高搁,再不肯去碰它了。再加上遇到一些研究《红楼梦》的一些学者,感觉到自己与它距离太远,更是不肯触碰。
没想到的是,在时间过去了半生之后,竟然再一次捧起来这本书。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简友一笑作春风,出版了自己读红楼的作品《一曲流水红颜寞》。
说了好几次,但是,一直拖拖踏踏,直到现在,才真正读完。
从“文前”到序言
“文前”,一个很奇怪的存在,目录里看到,惊讶了一下,什么叫文前?别的书里从来没有看到过,第一次在书里看到。
顾名思义,这本书的文章之前。
文前里的内容,会是什么?
一瞬间想到自己,如果是我,会呈现出来什么内容?
脑海里显出来《枉凝眉》,又显出来《葬花吟》,会不会作者也这么做?
打开一看,果然!
红楼的主打故事就是宝黛爱情,枉凝眉这个曲子,葬花吟这首长诗,怎么缺少呢?
看着诵读一遍,唇边浮起微笑,然后才接着往下读。
在《序言》里,我看到一个和《红楼梦》日日相处的女子。
《序言》里有这样一个句子:和《红楼梦》相伴的时光,涵盖了我的精神成长史。
读到这个句子,真是心有戚戚。
原来,喜欢红楼的人,最开始都是读宝黛的爱情,特别是黛玉葬花的情节,让每个初初接触的人黯然落泪。
随着年龄再大一点,生活的阅历再丰富一些,读红楼就会不一样,生老病死都会感受到,特别是吃和穿的方面,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作品,自然每每都要与之接触,不然心里不踏实。
这一点,是许多读书人都拥有的共性,作者也不例外。
作者读书,不仅是自我品评,还和爱人一起,这多少让人感到一种意外。
两人在夜深人静时,携手散步,品评红楼,实在是一种幸福到极致的生活,一种晒幸福的即视感扑面而来。
读着《序言》,感受着作者的居家生活,忽然间觉得,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她读“红楼”,还有她在“红楼”相伴下,那种肆意甜蜜的日子啊!
作者提到毕飞宇那句经典的话:世态炎凉是小说的底子,小说的呼吸。对于《红楼梦》来说,世态炎凉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所以,就跟着作者走进红楼,去感受她理解到的世态炎凉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吧!
第一辑:一曲流水红颜寞
这一辑里,作者写到了宝黛的爱情,又专门写了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妙玉,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秦可卿这些人物。
宝黛的爱情,作者归结为懂得,宝玉懂黛玉,懂她的真;黛玉也懂宝玉,懂他的痴。因为彼此都懂得,所以要求得更加热切,更加真实,更加自由。
两个人在这样的爱情里,都获得了成长,但是就因为这份太真实,反倒使得他们无法走到一起,因为太过熟悉,太过认真,太过执着。
有一位网络作者安意如,写了一本《惜春纪》,看得唏嘘不已,在这本书里,我也留意了作者对惜春的解读。
从名字上看,惜春就是一个边缘性的存在,凡是热闹的地方,都看不到她的身影。
因为这样的环境,使得惜春成为一个冷性的人,不仅面冷,心也冷。侍女入画随她一样冷,因为从包袱有男装,被凤姐拉去打,惜春撇得干干净净:“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
这话让人心里冷,这样明哲保身的意识,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观园里,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看透尘世,惜春遁入佛门,念起了佛经,把灿烂的青春年华,过成了一团败灰,她能看淡出身的大观园么?她能平静地悦纳自己么?
第二辑:情天情天幻情深
这一辑子,主要写到了宝玉,晴雯,袭人,鸳鸯,平儿,紫娟,香菱,尤二姐,尤三姐,小红,娇杏,金钏这几位女子。
晴雯和袭人是宝玉的丫鬟,鸳鸯是贾母的丫鬟,平儿是王熙凤的丫鬟,紫娟黛玉的丫鬟,小红也是宝玉的丫鬟,不过是最低等的存在;娇杏原是甄士隐的丫鬟,却嫁给贾雨村,做了官夫人;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却沦落为妾室,漂泊无依。
我在意的是作者笔下那几个一等丫鬟,晴雯和袭人,紫娟和平儿。
晴雯十岁之前命若浮尘,十岁之后来到贾府,改变了命运。因为聪慧,深得宝玉宠溺,却也滋生了她骄纵的性子,以怡红院主人自居,惹得众人怒,使得人生路越走越窄,最后山穷水尽,落个凄惨死去的结局。
袭人幼年也是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才到了贾府,成为宝玉的丫鬟,命运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家穷,袭人有着成为姨娘的梦想,和王夫人结为同盟,从此沦为其他人眼里的心机者,为自己的命运披上了枷锁,以至于把一样出身的晴雯踩到了脚底下,最终嫁给了蒋玉菡,也算有个好归宿。
鸳鸯作为贾母的丫鬟,本来不显眼,可因为被贾赦看中而誓死抗婚一节被铭记。鸳鸯被贾赦看中,不是因为漂亮,而是因为身份。贾赦为了贾母的宝贝才生出了讨要鸳鸯做妾的念头,可是鸳鸯誓死不从,最后一把剪刀捍卫了自己的爱情,最后也觉得走上不归路的结局。
平儿作为王熙凤的影子,也算活得有姿彩,可是生活在夹缝中的女子又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最后,王熙凤没了之后,巧姐被卖,平儿始终跟随着,对巧姐儿不离不弃的照顾和陪伴,使得贾琏心生感激,把平儿扶为正室,也算是苦尽甘来吧!
紫娟是黛玉的丫鬟,对黛玉的照顾,可以说和老妈子没啥两样,只是因为黛玉身体不好,又爱耍些小性子,紫娟才会尽心尽力照顾着。在宝黛的问题上,想尽千方百计去套牢,可最终斗不过那个大环境的必然。黛玉没了之后,紫娟选择了出家为尼,在木鱼声声中过余生。
这一辑的人物,个个深情真挚,除了宝玉外,全是姑娘们。
就因为宝玉是个多情种。
《红楼梦》中,宝玉和姑娘们的故事多如牛毛。忽然间想到了《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个男子,生活在一群女子中间,那种滋味儿,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姑娘们的各种命运,各种深情真挚,或者各种挣扎,宝玉的各种相处模式,各种理解关爱,不能不让人慨叹,自古红颜多薄命啊!
第三辑:江湖秋水波浪多
这一辑,写到了刘姥姥,贾母,王熙凤,贾政,焦大,薛潘,贾芸,贾瑞,秦钟,门子,还有甄士隐。
不得不说,作者读书读得真是细致,像焦大,秦钟这类人物,无论读多少遍,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他们的存在。
这一缉中的人物,只有两个老人和王熙凤三个女性,和上一辑中的人物,形成了反差。
我特别留意的是王熙凤,她又名凤辣子,是这个大家庭里的管事儿的,大事小事,都要她来过目才是。
作者说凤姐儿出场,犹如龙现江湖,虎啸山林,豹出平川,鹤立九皋,真是气势非凡!
想想书里的场景,想想电视剧里的场景,也真是那么回事。又想起曾经和老母亲讨论王熙凤。
老母亲说:“她恶毒,但她有理,虽是女子,却有着帝王的风采。”母亲把王熙凤和武则天对比在一起,人格上的魅力和手段有相似性存在。
作者说,“她是正与邪的交织,魔力与魅力的并存者。”这样的说法,也让我想到武则天,同为女人,同为掌权者,同位智慧者。
只是可以,王熙凤二十五岁命洒黄泉路,留下各种不甘,各种长叹。
结束语
读完这本书,不得不说,《红楼梦》中,角色成功的还是女儿们的形象。
作者解读这部作品,着力多的,也是女儿们的风采。
无论哪一个女儿的存在和结局,都告诉我们一件事,女性想要实现自我,实在太难!
想到《红楼梦》的结尾处,一场大雪,覆盖一切,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再想到这些人物,果真是书里的句子: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作者读书,也真是抓住了书里人物这样结局的命运来写,来展示,带给人无尽的警醒,还有思考。
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借用毕飞宇的话说的那样——世态炎凉——作者用她的阅读,用她的笔,呈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人性,不同的世态,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世故的一面,也都有不忍的一面,用“炎凉”归结,真是恰到好处。
每一次阅读,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如果和原作对比阅读,就“世态炎凉”来说,会有更新的感悟,更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