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以“实干之笔”绘定点帮扶“实景图”——国家能源集团助力宁城县定点帮扶工作纪实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错落有致,连绵数里。进入棚中,黄瓜、尖椒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在大棚里拔草、采摘,忙得不亦乐乎。大棚侧面的墙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旭日升腾的标志异常醒目,显得格外耀眼。
国家能源集团自2015年帮扶宁城县以来,积极围绕“五大振兴”精心谋划,不断延伸帮扶的深度和广度,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彰显了“央企担当”,为宁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投入定点帮扶资金1.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8个,大力推进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技能帮扶、党建帮扶等工作,助力宁城县实现跨越式发展。
01
创新驱动产业帮扶
“日光大棚盖得多了,就业岗位多了,我们农民也就富起来了。”宁城县八里罕镇立志合作社负责人南立志介绍。
国家能源集团自2018年开始捐资建设了5个产业设施园区,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科学管理、精准培育,带动村民发展果蔬种植产业并不断壮大升级,大棚变成村民的“致富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谈起日光温室大棚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八里罕镇村民洪国强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这些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收成,种植的瓜果不仅绿色无公害,而且营养价值高,冬天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守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
如今,果蔬大棚已经带动千人就业,承包户每年按项目总投资的5%向镇政府缴纳收益资金,再统筹安排收益资金用于安置公益性岗位和全镇建设爱心超市、小型公益项目等,让村民实实在在富起来,让“冬闲期”成为“致富季”。
“种大棚黄瓜是一个精细活,冬天怕冷着,夏天怕热着,国家能源集团援建的大棚设计先进,更容易调控温度、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还帮助我们提升改造,增加了更加精准便捷的水肥一体灌溉机,真正让我们这些棚户得到了实惠。感谢政府的优惠政策、国家能源集团的大力投入、园区的集中管理指导,让我圆了多年的心愿。”园区务工人员潘国彬边采摘黄瓜边介绍。“我们把土地租给合作社,然后又在这里务工,离家近不说,一个月还能收入五六千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1—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帮扶建设的八里罕镇设施农业产业园区。
自2018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累计投入资金5945万元,大力扶持宁城县形成了以大双庙镇、一肯中乡、八里罕镇为主的设施农业日光温室产业园区,项目总占地2220余亩,建成日光温室产业园区5处,建设标准日光温室182栋棚室,主要开展黄瓜、尖椒、西红柿、羊肚菌等蔬菜种植,5处园区合计年产蔬菜9000余吨,实现产值3400余万元。园区实施合作社化经营管理,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入园务工、资产收益安置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已带动当地10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让当地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人员相继回家,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4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助农举措,以新技术、新设备赋能当地设施农业。引进最新技术的滚塑级交联聚乙烯材料,将园区原有钢质水箱改造为滚塑级交联聚乙烯材料的防腐蚀储水罐,应用果蔬质量追溯系统,助力农户提升收种效率,助推园区的农业设施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该县设施农业向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发展。
“通过更换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应用新材料储水罐,2024年的黄瓜不仅长势好,产量也高。你看,秧上的黄瓜个大圆润、顶花带刺,卖相很好,看来又能过个红火年。”说到这儿,潘国彬不禁憨憨地一笑。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能源集团还积极将集团“慧采商城”“国能e购”两个电商平台引入宁城县,为宁城县农产品架起“云端”销售平台。目前,宁城县已有10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入驻平台,上线销售产品110余种,全集团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7000余万元。如今,一箱箱绿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真正把精品“菜篮子”变成了农民的“钱袋子”,用特色农业“蔬”写了兴农新篇章。
02
教育帮扶传递爱心
走进三座店镇中心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经过重新粉刷的教学楼。3200平方米的教学空间,如今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师生的到来,2000平方米的操场也焕然一新。这些改变,得益于国家能源集团在2023年度130万元的慷慨投入。
三座店镇中心校位于宁城县西北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三座店镇中心校校园建设和办学条件极其落后,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较低,操场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据了解,为改善这一现状,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2023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正式启动对三座店镇中心校的援建项目。
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计划发展部乡村振兴业务主管王明辉说:“教育帮扶工作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事业,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将继续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同时将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为宁城县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步入教学楼,教室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这景象让人感到非常温馨和有趣。孩子们桌椅上的标签格外醒目,该校三年级学生王禹淇说:“我们学校现在变美了,教室里的老旧桌椅也变成了崭新的,我们的桌椅上贴着国家能源集团的标志,感谢他们的帮助。”这些变化让孩子们喜出望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家能源集团为三座店镇中心校捐助的可升降多功能桌椅。
“以前的桌椅,‘趴睡’午休后脖子和手臂会很酸,现在有了这套桌椅,我们从‘趴睡’变为‘躺睡’,可以美美地睡午觉了,下午上课的时候也能有精力更好地去学习。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该校学生张斌硕说。
为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国家能源集团以捐助和乡村振兴项目支持的方式,投资130万元为全镇学生配备了午休桌椅1146套、在中心校建设多功能教室1个和党员活动室1个、铺设塑胶跑道2150平方米、粉刷教学楼3200平方米、硬化校园门口泥泞地面1000平方米、美化中心校操场看台2000平方米。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一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高度重视教育帮扶,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秉持“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理念,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自2016年以来,平庄煤业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设立“金秋助学”“爱心奖助”基金。“金秋助学扶贫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宁城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高中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目前已资助6486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业,点燃了6486个贫困学子的新梦想;“国家能源集团员工爱心助学基金”用以奖助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师生,现已有4407人受益。同时,国家能源集团还积极开展“爱心书屋”捐助活动,向宁城县72所公办学校和139个重点贫困村捐赠图书23.8万余册,约合97万元,有力推动了宁城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03
擦亮技能帮扶品牌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除了建设设施农业,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培训中心(技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成了带动宁城县村民致富增收的另一个途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平庄煤业高级技工学校电工培训实操室内,师生们正在进行业务实训。
实训车间里,电工老师邹德新耐心细致地为学员讲解技术要领,手把手传授技术技能。她介绍:“针对宁城县学员,我们开展了电焊工、电工等技能培训,每期培训25至50天,现已培训超过550人,80%以上的学员考取了特种作业证和上岗证。”
2023级学员王彬通过培训,考取了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以前没有职业资格证,只能干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一天工资只有150元左右。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后,现在一天能赚300元以上,好的时候月入过万元。”王彬告诉记者,扎实的职业技能,让他成了十里八乡抢手的电工。
自2017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充分利用培训中心(技校)资源优势,每年投入近100万元。根据学员实际,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精心选聘“双师型”教师授课。培训班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每期培训班45天左右,采取“白+黑”的培训模式和“理论+实操”的授课模式,学员结业后可考取特种作业证和上岗证。截至2024年,已举办培训班11期,共培训662人,学员双证获证率达90%以上,获证学员均可实现独立上岗作业,其中已有400多人在县内外顺利就业,真正实现“一技在手,小康不愁”。
针对该县产业园区规模化发展,但种植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技术短缺的现状,平庄煤业还专门聘请技术专家送教到村,举办种植专业技术培训班,对150名种植专业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助力农户稳就业、促增收。
已经毕业10年,没有稳定工作的大学生吴永升就是这期培训班的最大受益者。
2021年,受行业竞争和疫情影响,物流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辞职回乡创业的吴永升刚好赶上平庄煤业在八里罕援建的日光温室园区建成。在报名参加培训班后,他熟练掌握了黄瓜种植技术,信心满满地从园区承包了2栋大棚种植黄瓜。园区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培训、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市场销售,这彻底解决了吴永升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平庄煤业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为抓手,为宁城县村民提供技能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乡村振兴,使宁城县村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端起了“就业碗”,吃上了“技能饭”。
04
红色引擎助推乡村振兴
范杖子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承(德)平(泉)宁(城)地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路北游击队”诞生地。范杖子村红色文化陈列馆位于黑里河镇范杖子村八组烈士裴文和故居旧址,国家能源集团捐资143万元在该地援建了陈列馆。
“自国家能源集团援建范杖子村红色文化陈列馆及报告厅项目落地黑里河镇后,范杖子红色教育基地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包括机关单位组织的学习团队、学校研学游师生以及自发前来的游客。”宁城县黑里河镇镇长宁晋说。
范杖子村红色文化陈列馆被打造成为全县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组织党员活动、开展培训实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各类团体活动百余场,近万人在此接受红色教育。
“随着每年接待众多参观者,附近村落也热闹起来,村民们顺势开起民宿、农家乐。旺季时,一家位置优越、经营良好的民宿月收入可达万元,农家乐每日营业额也能有千元,直接增加了周边村民的收入。”宁晋介绍。“同时,红色教育基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优质农产品。依托游客流量,村民将当地的瓜果、粮食、山货等农产品包装成特色伴手礼进行销售。山上的各种野生菌类、田间新鲜果蔬成为往来游客青睐的商品,使得村民种植户的年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过去范杖子村的展馆只有70平方米,现在的展馆既丰富了内容又改善了环境。红色文化陈列馆的新建充分证明了我们党重视红色精神的传承,也督促我们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发扬优良传统,补足精神之钙。”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表示,通过参观范杖子村红色文化陈列馆,可以感受当年游击队员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黑里河镇范杖子村红色教育基地建成以来,积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将规范化的党组织管理模式带到帮扶村,真正把党组织建强在基层一线。国家能源集团总部、平庄煤业10个支部分别与宁城县10个村党支部结成“1+1”帮扶对子,投入党建经费91.88万元,购买桌椅电教设施建立了6个党员活动室,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乡村治理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以红色引擎助推乡村振兴。
国家能源集团与宁城县的故事,是新时代背景下政企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份努力都汇聚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