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错改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无锡拈花湾:当禅意山水遇见数字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3 19:40:00   浏览次数:7  发布人:0188****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一个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永恒生命力的新世界。 3月21日,拈花湾·科技新地标璀璨亮相。夜空中,1500架无人机还原出春节 AI视频中“天空之环”“最炫烟火”等浪漫画卷,雾森水帘与全息投影将禅意古塔笼罩在流动的光影中。这座以“禅意文化”为内核的文旅小镇,正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深度渗透,悄然改写传统文旅的叙事逻辑——它不再仅是游客镜头中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科技与文旅融合的试

    一个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永恒生命力的新世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3月21日,拈花湾·科技新地标璀璨亮相。夜空中,1500架无人机还原出春节 AI视频中“天空之环”“最炫烟火”等浪漫画卷,雾森水帘与全息投影将禅意古塔笼罩在流动的光影中。

    这座以“禅意文化”为内核的文旅小镇,正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深度渗透,悄然改写传统文旅的叙事逻辑——它不再仅是游客镜头中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科技与文旅融合的试验场与风向标。

    从数据驱动的运营革命到虚实共生的沉浸场景,从智能服务的全链条覆盖到文化IP的数字化重生,拈花湾的实践揭示了一个趋势:

    当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旅游业将不再是“门票经济”的代名词,而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文化自信的传递者、现代生活方式的创造者。

    从“看见”到“入画”

    传统文旅的困境在于“体验趋同”,而拈花湾以技术为画笔,为游客勾勒出多维度的体验跃迁。

    在拈花湾,“虚实共生”正重构空间的叙事语法。

    今年春节前夕,拈花湾的一部AI创意视频在社交平台狂揽数个10万+点赞,视频中虚实交融的场景展现出中国传统春节的热闹景象,其中拈花一指点亮拈花塔、漫天烟花绽放的画面最是令人惊叹,网友们纷纷表示,“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

    而今,这一虚拟场景得到还原,拈花湾“AI塔”落地于拈花湾微笑广场北侧,整体形状仿照现有地标建筑拈花塔而建,主体高度24.75米。景区结合此前视频所呈现的效果,动用1500架无人机,以国内领先的烟花技术,还原视频中“天空之环”“最炫烟火”等场景,让这场如梦如幻、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从AI视频走进现实。

    时空之环下,拈花一指从夜空中缓缓降下,触达塔尖刹那,巨大的蓝莲花焰火瞬间触发,在塔顶绽放,蓝色焰火如星河般倾泻而下,与地面升腾的银色烟花交汇,如星雨坠落,当星雨余烬仍在半空流转,万千光点骤然升腾重组,在云端晕染出流动的诗意宣言——“拈花一笑,为你花开满城”。


    从“看见”到“入画”,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体验令现场惊呼不断,大家纷纷感慨:“视频中的绝美画面真的成了实景。”自3月21日起,AI塔将进入常态化演出模式。

    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转化能力,让游客从“旁观者”升维为“画中人”。至此,技术不再仅是展示工具,更是文化叙事的语法重构者。

    这里,“五感沉浸”正激活每一位游客的情感共鸣。

    当千架无人机以拈花塔为圆心,在百米高空演绎“蝴蝶翻飞”“明灯三千”等动态画卷,环绕声场则会同步释放定制禅乐。那一刻,视觉、听觉等感官被技术同步激活,游客的情感记忆被唤醒,形成“文化意象—科技赋能—情绪共振”的闭环。

    如此的“动态进化”更是破解“一次性消费”魔咒。

    传统景区常因内容固化陷入“回头客困境”,而拈花湾通过技术迭代实现“场景永生”。2020年打造的“拈花一笑”数字雕塑,借助全息影像技术持续更新禅意故事脚本;MR眼镜中的“鹿鸣谷元宇宙”每月新增交互剧情,游客每次进入都能触发不同剧情分支。

    这种以算法为驱动的动态内容库,让文旅产品从“静态陈列”转向“生命体进化”,为行业提供了破解复购率难题的密钥。而此前“最炫烟火”走红网络后,也为景区带来了“泼天流量”,助推“打卡拈花湾”成为长三角旅游的新热点。

    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智革命”

    科技对文旅的颠覆性价值,不仅在于前端体验的创新,更在于后端产业链的重塑。拈花湾的探索为行业转型颇具启示。

    其中,数据资产化正让运营从“盲人摸象”到“全局透视”。

    景区自主研发的“拈花码”系统,以一码贯通导览、消费、安全等场景,实时生成游客动线热力图与消费偏好画像。新部署的“视频客流轨迹分析系统”,通过AI算法预判拥堵节点,动态调整游船班次与零售点位,将管理从“事后应对”转向“事前预判”。数据在此不再是沉睡的报表,而是驱动决策的“战略资源”。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无人化”的服务体验。

    2024年,拈花湾文旅推出国内首个定制无人驾驶智能游船“拈花湾I号智能游船”。该船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实时姿态状态”的融合感知方案,让游客在乘船游览之时,“可以听取文化故事、阅读娱乐、品茶交友”。

    这种“无人化”并非取代人性化服务,而是通过技术释放人力,让员工更专注于情感交互与创意输出。

    从“单点创新”到“产业赋能”,“拈花湾经验”正走向远方。

    拈花湾的野心不止于自身升级。其孵化的“拈花智慧文旅云”平台,整合景区管理、数字营销、文化传播等功能模块,已向新疆、山东等地输出“数据+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与三星堆合作的“三星奇境”项目,更通过AI活化文物IP,衍生出研学、娱乐、零售融合的新业态。

    这种从“自用工具”到“行业基建”的跨越,标志着科技已从辅助手段升维为产业生态的构建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旅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如何“开花结果”?

    拈花湾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三大战略启示:

    技术需与文化共融共生——无论是无人机演绎禅意美学,还是元宇宙复原文物场景,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诠释文化内核而非炫技。正如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所言:“科技是文化共融、精神共鸣的接口”。

    创新需生态协同推进——从政策协同到校企合作,从数据打通到人才培育,唯有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商业变现”的全链条生态,才能避免碎片化创新。

    前瞻布局决定未来话语权——AI、元宇宙等技术的应用仍处爆发前夜,文旅企业需以“实验场”心态拥抱不确定性,方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站在“旅游强国”建设的节点,拈花湾的探索印证:当科技深度融入文旅肌理,旅游业将不再是简单的服务业,而是驱动消费升级、传承文化遗产、塑造生活方式的战略引擎。

    这场变革的终点,或许正如那1500架无人机勾勒的“天空之环”——一个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永恒生命力的新世界。

    来源:拈花湾文旅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188****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uog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