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佐郭嘉
文/ 卞士生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
按照《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讲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其中郭嘉的贡献和影响最为显著,他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才策谋略被称为奇才,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顶尖的谋士之一。
汉灵帝建宁三年(170),郭嘉出生在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年时即有大志,长期闭门读书。他更有远见卓识,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弱冠(20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之士,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21岁的郭嘉北行主动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也是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不幸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非常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的军事参谋——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建安三年(198),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了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的确。但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做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
曹操也有同感,想到自己曾经因为杀死名士边让而引发张邈、陈宫等兖州士大夫们的集体造反,因此,便决定不杀刘备。不过,郭嘉也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同年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建安四年(199),刘备借趁袁术北投袁绍时,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这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的话。
建安五年(200),曹操为了避免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也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在许都的根据地。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许都丢失,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人,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抵抗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被刺客杀了。”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建安七年(202),官渡之战失败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掺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假象,“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战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建安十年(205),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建安十二年(207),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这人就是刘表。”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曹操军到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十五里古贤村),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爆发了白狼山之战。此役,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病死于易州(今河北易县),享年38岁。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格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大郭嘉15岁,当他像儿子一样,郭嘉死后,曹操曾经说打算让其辅佐曹二代治理天下。赤壁大败后曹操说过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人物传记。主席曾经高度评价过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其中提到的“十胜论”,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引《傅子》。这是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时,郭嘉综合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后提出的著名谋略。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智谋之士是不是多谋,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信赖;君主是不是善任,能不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这是中国兵法关注的重要问题。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个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谋士郭嘉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些诗词里:“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
曹操对郭嘉的去世,非常痛惜,“追思嘉勋,实不可忘”,称赞其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见识都超过同辈,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作为三国中曹魏阵营的核心谋士,在历史上被名家评价为“世之奇才”,他的先见之明在许多战役中得到了验证。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否则可能会与卧龙先生切磋一番……
【此文为大豫出书网】
【 豫见文学 • 老家河南征文比赛优秀作品】
文章留言数最多的前15名选出人气奖
【此次大赛稿酬丰厚】
【详情点击下框蓝字】
大豫出书网:2022(第八期)“豫见文学”征文大赛
作者简介:卞士生,男,河南省卫辉市人,现居郑州市。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曾出版发行《乌金情愫》一书。散文、诗歌等刊载于《大河报》《中国矿业大学报》《农村农业农民》《青年文学家》《文学天地》《奔流》《文学百花苑》《黄河文艺》《今古传奇》《生活文摘》《人生与伴侣》《中国诗歌》等报刊杂志及数十个公众号平台,并有数十篇征文获得奖励。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