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错改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漫画科普:“恐惧”到底是从何而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6 11:57:29   浏览次数:42  发布人:c14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较高端人类ID:xinji65·在原始环境中,恐惧和负面情绪往往预示着危险,让原始人警惕周围环境以确保生存。而没有警惕的好奇宝宝最终好奇害死猫。长此以往,恐惧的基因得以保留,成为写在基因中的生存智慧。恐惧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自动且不可控的,这也是惊恐焦虑、创伤应激障碍突然发作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同理心较低的人以及寻求感觉和侵略性较高的人往往更喜欢恐惧和暴力。此外随着年龄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较高端人类

    ID:xinji65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原始环境中,恐惧和负面情绪往往预示着危险,让原始人警惕周围环境以确保生存。而没有警惕的好奇宝宝最终好奇害死猫。长此以往,恐惧的基因得以保留,成为写在基因中的生存智慧。恐惧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自动且不可控的,这也是惊恐焦虑、创伤应激障碍突然发作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同理心较低的人以及寻求感觉和侵略性较高的人往往更喜欢恐惧和暴力。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情绪识别和调节能力增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也更不容易被吓到,所以成年人往往更难被吓到,而年轻人更容易感觉恐怖。而故事中的女孩乐此不疲玩鬼屋,而男生十分害怕,主要是因为女孩经常玩产生了一定的“免疫”。

    参考资料

    [1]Öhman A, Rück C. Four Principles of Fear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hobias[J]. 2007.

    [2]Nummenmaa L. Psychology and neurobiology of horror movies[J]. 2021.

    [3]Adolphs R. The biology of fear[J]. Current biology, 2013, 23(2): R79-R93.

    只研究那些你感兴趣的事

    - End -

    可能你还想读:

    更多健康科普,请关注“卫生健康文化推广平台”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c14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uog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