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哲人这样说:我们在埋头走路时,要不忘抬头欣赏风景;在脚踏实地中,要勇敢地仰望星空。惟有如此,方能绘出精彩绝伦的人生画卷。
教育亦如此。在数字化赋能的今天,我们要在努力过好每一天琐碎教育生活的同时,聚焦教育最新动态,把目光放远,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学习的组织方式,规划调整学校教育愿景,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组织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富尔报告)、1996年组织出版《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德洛尔报告)两部里程碑式报告的基础上,在2015年又出版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份报告,对教育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
在王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对《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本书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四个章节,不足一百页的一本书,蕴含的内容非常的深厚,字里行间无处不让我深感教育和知识在全球共同利益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不仅表达了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切,还呼吁教育要包容,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要重新思考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公民素质的教育,重新思考教育治理的基本原则,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建议教育政策要更多地关注知识,以及创造、获取、习得、认证和运用知识的方式。
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名管理者,我的关注点更多地给了课堂、学生日常管理、家校沟通、安全健康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校本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教师业务能力、教学素养、课堂效率的提升开展;课堂上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习得;每学期也按照计划组织系列的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活动,但毕竟每次参与交流和展示的师生人数有限,每一场热闹的活动背后是否真正促使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不得而知。对于国家新颁布的教育法规政策也有学习,但在政策的执行落地上,很多时候还是会顾忌学校教育教学任务而有所保留。其他的老师呢?他们的关注点除了课本、成绩,又会有多少能关注到孩子的长远发展呢?
边读书,便反思,在52年前《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已经提及的问题,我们做的怎么样呢?1996年《德洛尔报告》提出的“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等等,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又落实的怎么样呢?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校长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发现人、注重人、唤醒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和本质内涵。在当下AI时代,教育的内涵已经从知识传递转向了能力塑造和思维引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育学生不断适应新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转向深度的课程设计,融合学科内容和真实情境,帮助学生从知识学习到能力迁移,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我们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学习环境。注重教育公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我们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态度看待问题,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教育中的挑战与不足。用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以平静的心态推动解决。更重要的还有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精神激励,我们都要为教师打造一片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在寻求帮助时,能感受到组织的信任与力量。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名管理者,我要主动去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关照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有人说,教育是一场充满温度的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之旅。未来的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因为我们的教育也必将朝着“为创新而学”的方向发生改变,让孩子拥有好奇、闲暇与自由,培养孩子去创新、创造,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使命感。
要站在影响孩子一生的角度看教育,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剔除功利,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