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以“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为有效载体,通过大数据赋能、铁脚板发力,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围绕服务对象所求所盼所需,问诊把脉,找准症结,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采取线上数据分析比对、线下上门走访摸排,建立劳动者就业需求库和企业用工需求库等举措,全力打造企业身边、百姓‘家门口’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01
主要措施
一是“紧盯需求”,抓细宣传对接。为有效解决部分中小微企业对政府助企惠企政策“找不到、听不懂、不会办”的难题,兴安盟以企业和劳动者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定期举办政企座谈会、开展“政策五进”、“政策找人”专题政策宣传、打造全新电视栏目《人社直通车》等方式,为各类就业创业群体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的政策宣讲、政策解读、业务办理等服务,实现了人社政策落实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二是“探岗访需”,扩大就业容量。兴安盟持续开展“开门迎企、敲门入企”服务活动,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采取“一问、两查、三服务”的方式,即:询问企业用工及政策需求、查看企业是否享受政策、查看企业是否符合政策条件、做好政策宣讲服务、做好用工对接服务、做好政策落实服务,征集就业岗位,让惠企服务直达,市场主体快享,有力的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守好了百姓的就业饭碗。
三是“直播带岗”,架起就业金桥。年初以来,兴安盟以“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为载体,着力打造抖音“兴安就业”直播品牌,在每周五招聘会中进行直播带岗,除播报兴安盟内外企业招聘信息,发布就业政策外,还采取“政策解读+岗位介绍+互动交流”的方式,对发布的企业职位、招聘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为求职者解答关于求职渠道、薪资待遇等问题,让求职者选岗“触屏可及”,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四是“服务下沉”,提升服务质效。兴安盟以“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为载体,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专员服务工作机制、市场主体岗位供需信息摸排机制、市场招用工对接机制、重大项目用工服务联动机制,并采取线上服务、上门服务、驻企服务等方式,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公共就业服务,把民营企业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当做“必答题”,做到了民营企业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五是“数字赋能”,托举起大民生。近年来,兴安盟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技术,持续推进兴安零工市场建设,今年,兴安盟在全区首家将零工市场成功接入“蒙速办”APP,形成了以盟级零工市场为主导,旗县级零工市场为扩展,乡镇级零工服务为延伸的“1+6+N”的零工服务模式,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大零工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02
主要成效
五年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467场,提供就业岗位46.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73万人次,全盟新增就业4.9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6万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57.55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亿元,扶持创业项目2554个,拉动就业7579人,组织开展“走企访需”活动1000余次,服务企业6681家,服务劳动者近12.3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8万余份,解决企业实际难题48个,为5542户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2亿元,惠及职工18.14万人。建设规范化线下零工市场10个,线上平台2个,累计发布零工信息15万余条,达成灵活就业3万余单。因工作成绩突出,兴安盟先后荣获国家级优质服务窗口、“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在全区2023年度业务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荣誉。
总监制:易正林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