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龙头,是连接教育体系、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重心逐步上移,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由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重在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要来培育实践创新型人才。而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战略导向是其区别于一般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创新驱动是其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有鉴于此,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耦合
从学术逻辑来看,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与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行业产业培育紧缺的实践创新型人才,以知识再生产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助力劳动者智能升级。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变革力量,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近十年,我国专业学位授权点占研究生学位授权总数的比例由37.6%提升至44.2%,其中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增加了3倍;专业学位类别由47种增加到67种;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研究生学位授予总人数的比例从32.3%增加到56.4%。由此可见,近些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够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人才需求更加多元化的大潮中,积极回应科技变革、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言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扩大招生规模、细化科类结构,能够促进更大范围、更多专业领域的劳动者实现智能升级,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形成。
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生产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推动劳动资料颠覆性革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而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高度关联。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科学中心每隔8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转移,已先后出现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5个科学中心。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心更替与人才中心、科技中心转移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从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来看,研究生教育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重大技术问题和技术攻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才,这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构成了新质生产力所需高素质人才的生力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实践育人中实现从知识的再生产到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进而赋能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助力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其具体实践路径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实际应用,或通过原创性研究开辟新的技术路径和市场空间,以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赋能劳动资料的全面革新,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实践引领转型,有力支撑行业产业发展,拓宽劳动对象边界与范畴。“实践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色和核心要求,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实践引领,通过与企业、政府及社会组织的紧密合作,精准对接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此过程中,以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支撑,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载体,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发展动能,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未来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时刻,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数字、智能、绿色、可持续等新发展理念正在主导劳动对象的全面革新。人类的实践触角不断延伸,劳动对象不断向太空、极地、深海、数字化等场域扩展,既包括对传统劳动对象的深化利用,更涵盖对新领域、新形态劳动对象的开拓与挖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够深度融合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持续拓宽劳动对象的边界与范畴,为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
规模化增长与内涵式发展并重,增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给。在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与产业升级加速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积极探索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构建区域统筹、校际协作、资源共享的联合培养与联授学位机制,不断扩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同时,应打破同质化培养模式,充分遵循多元社会需求逻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逻辑、知识生产转型的发展逻辑,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能够有效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支撑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再者,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为主要任务,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重点,大力开展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通过推进“项目式”“问题导向”“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科教一体、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研究、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专业领域布局结构。一方面,应破解专业领域设置与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难题。通过构建专业领域的持续优化与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确保专业领域布局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夯实基础专业领域研究和加速新兴专业领域崛起,破解高端人才短缺的“关键少数”问题。针对“卡脖子”等技术难题,应通过布局新兴专业领域以激发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核心技术自主突破和原始创新成果的涌现,为科技强国之路筑牢基石。与此同时,推动专业领域交叉融合,打造复合型实践创新人才。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已成为驱动知识创新与应用升级的关键。应积极推动高校建设交叉专业领域学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生产方式变革,从而抢占科技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强化业界参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产业发展互促交融。一方面,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现“四共”与“四通”的深度融合机制,即共同招生以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共同培养以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共同选题以确保研究贴近实际,共享成果以加速知识转化与产业升级;通过师资互通、课程融通、平台联通、政策畅通,构建集教学、科研、实训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全方位强化业界参与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搭建“立交桥式”学历层次系统,推进开放灵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相通,可联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位体系资格框架建立,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历提升通道。具体来说,可通过学分认证和资格认定获得相应的学位认证,包括明确学科领域专业代码、资格名称和细则以及资格的类型和层次等,促进资格互认与流动。同时,建立资格标准的反馈与调整机制,推动形成规范的多层次学位标准与转换制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主要经验及持续优化策略研究”(BIA23019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玲
新媒体编辑:苏威豪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