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错改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03 23:19:29   浏览次数:3  发布人:8a2f****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09二是凸显教学评一体化,落实课标理念,积极衔接教材。论述性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类文本的考查,落实了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三个专属性学习任务群。新一轮的课改强调整合,提倡单元教学,倡导情境化、任务驱动,这在试题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强调整合,提出群文阅读的理念,这在今年的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的阅读题,不再是要求考生阅读单篇的文章,而是阅读成组的文章

    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09

    二是凸显教学评一体化,落实课标理念,积极衔接教材。

    论述性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类文本的考查,落实了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三个专属性学习任务群。新一轮的课改强调整合,提倡单元教学,倡导情境化、任务驱动,这在试题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强调整合,提出群文阅读的理念,这在今年的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的阅读题,不再是要求考生阅读单篇的文章,而是阅读成组的文章,有的两篇,有的三篇,或经典与诠释配合,或史述与史论结合,或材料前后相承,不断递进。比如新课标 II 卷的文言文阅读的三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史记·魏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和《论衡·非韩》,前两则材料是历史记述,一是“魏文式段干木之间,却强秦之兵”,二是“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第三则材料是史论,在前两个史料基础上发表议论,三篇文章构成一个整体,引导考生厘清三个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思考“力少则修德”的道理,这是对课标整合贯通理念以及教材群文阅读理念的具体落实。我作为教材编辑,更关注统编语文教材和试卷的关系,很高兴在试卷中看到很多教材的因素。
















    几乎每一套试卷中,都至少有10处和教材有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比如说,“偷梁换柱”这道试题,选取的梁柱结构图,勾连统编高中教材中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再比如,每套试卷的文言文阅读第11题,都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考生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三套试卷一共是十二个选项,几乎都和教材中的注释直接对应,有的甚至上溯到初中教材的古诗文注释。还有文言文句子翻译,关键的采分点都在教材注释中出现过。如“出”“所以”“自立”“笃”“为之辞”“负”“犯”等,再如“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中“贤”“高”的意动用法,其他题目选项中的“斥鷃”“蜉蝣”“鲲鹏”等典故,这些都和教材有直接的关联。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8a2f****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uog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