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别名捕虫草、猴子埕、猪仔笼等,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的直立或攀援草本植物。其株高1~3米,基生叶密集呈莲座状,近无柄,叶片披针形,瓶状体大小不一,狭卵形或近圆筒形,外面疏被短柔毛和星状毛;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被片4,红色至紫红色,椭圆形或倒阔卵形,子房椭圆体形,具短柄或近无柄,密被星状毛;蒴果栗色,窄披针形;种子丝状。花期是4-11月,果期8-12月。
猪笼草在世界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洲中南半岛至大洋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香港等地区。猪笼草喜温暖、湿润、半阴、强散射光的环境, 不耐寒, 怕干燥和强光,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生于海拔50-400m以下的沼地、路边、山腰和山顶等灌丛中、草地上或林下。
猪笼草药性甘、淡、凉,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解毒消肿等功效。猪笼草的变态叶所形成的叶笼,形状奇特,色泽艳丽,观赏性极高。同时,猪笼草是植物捕杀昆虫的典型例子,可作为科普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认识自然的良好材料。
2014年,猪笼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易危(VU);2023年,猪笼草被中国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 拉贾猪笼草 (N. rajah) 和卡西猪笼草 (N. khasiana) 被列入附录Ⅰ中, 其余猪笼草属所有种皆被录入附录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