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错改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产业发展篇】“种”出来的“黄金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7 15:03:44   浏览次数:6  发布人:3250****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初冬,天气渐冷,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设施农业基地温室大棚里蔬菜、水果、花卉竞相生长,种植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细心进行着管护工作。01科技助力温室大棚种出“致富花”“今年我们计划种植2万粒西瓜种子,这些种子预计在来年1月底陆续发芽。随后,这些西瓜苗将被移植到其他10个大棚中,将于4月底至5月初上市。”阿卜力孜·麦麦提江说。阿卜力孜·麦麦提江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技术员,经常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初冬,天气渐冷,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设施农业基地温室大棚里蔬菜、水果、花卉竞相生长,种植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细心进行着管护工作。

    01

    科技助力

    温室大棚种出“致富花”

    “今年我们计划种植2万粒西瓜种子,这些种子预计在来年1月底陆续发芽。随后,这些西瓜苗将被移植到其他10个大棚中,将于4月底至5月初上市。”阿卜力孜·麦麦提江说。

    阿卜力孜·麦麦提江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技术员,经常在墨玉县开展示范种植、技术培训等活动,提升农民大棚管理技术水平。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阿依玛克村设立“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以来,形成“统一组织——承包种植——示范+服务——多渠道销售”的当地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目前,共建设智慧大棚32个,辐射带动90个大棚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试点种植木瓜、燕窝果、芭乐等高附加值特色水果,推动实现村集体年收入90万元。

    如今的加汗巴格乡,西红柿、辣椒、火龙果、番木瓜等蔬菜水果长势喜人,乡亲们也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帕太姆·卡迪尔是加汗巴格乡巴格其村村民,种植大棚西红柿已经有5个年头了。“去年,我的一座西红柿大棚就收入4万多元。这两天,我正忙着清理大棚,准备新栽秧苗。”帕太姆·卡迪尔开心地说。

    大棚种植的推广不仅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一份收入来源,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不少农民通过参与大棚种植,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大棚种植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多次的培训和技术服务,老百姓种植大棚的积极性和决心比以前更强了。我们把新的设施改造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管理技术以及新的品种带过来,通过传帮带让农民群众成为技术员,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植物营养学博士王平说。

    据统计,目前,墨玉县存量种植温室大棚1723座,年产优质果蔬3.1万吨,产值达到1.73亿元。

    02

    就近就业

    乡亲们找到“致富路”

    近年来,墨玉县不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把发展温室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推动种植农户致富增收。同时,全县因地制宜、因乡施策,将种植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政策、技术、资金帮扶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温室大棚蔬菜产业,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走进墨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西红柿、辣椒、西葫芦和茄子,这些蔬菜不仅在当地市场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还远销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等市场。

    据墨玉县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明辉介绍,他们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西葫芦等蔬菜。目前已为500多名员工提供了就业岗位。“西葫芦采摘期有6—7个月左右,总产量能达到30—35吨, 目前大棚里面的西葫芦从11月下旬进入采摘期之后,每3—5天可以采摘一茬。”张明辉说。

    阿布都海比尔·凯斯木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温室大棚工作一年多了,现在是管理温室大棚的一位组长,主要负责带领40多位村民种植、管护、采摘蔬菜。他目前和妻子一起在温室大棚工作,夫妻二人月收入六千多元。他说:“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好,温室大棚里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不愁销售,以后打算单独承包几个大棚,收入就会更高了。”

    03

    突破瓶颈

    焕发产业“新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墨玉县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多方位、多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燥的墨玉县如今也走上了依靠中药材种植增收致富的道路。在喀瓦克乡博斯坦村的板蓝根种植基地里,一棵棵板蓝根破土而出,田地间机械轰鸣,拖拉机、药材采挖机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博斯坦村的板蓝根种植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地负责人刘可君介绍:“今年板蓝根产量很理想。亩产量达到了450公斤左右,预计这500亩的板蓝根毛利润可以达到350万元左右。”

    板蓝根种植基地的丰收,为博斯坦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博斯坦村第一书记闫伟说:“通过引进中草药种植项目,我们村的500亩的闲置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我们村将继续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努力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陈岩,今年在普恰克其镇布达夏合勒克村承包1000亩土地,大规模种植板蓝根。“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药材种植,尤其是板蓝根这种中药材。市场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预计最低能卖出每公斤12元到15元不等。我打算明年继续在这里发展,再种2000亩的板蓝根,继续提高产量。”陈岩信心满满地说。

    板蓝根种植不仅为陈岩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在陈岩的种植基地里,有将近200名小时工和12名长期工。他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种植技术,还增加了家庭收入。

    来自普恰克其镇克依墩村的员工麦热姆尼萨·托合提说:“我今年4月份开始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能拿到2800元的收入,老板对我们也非常照顾,生活越来越好起来了。”

    今年,墨玉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近3万亩,覆盖全县16个乡镇。其中,大宗中药种植面积约达1.98万亩,包括肉苁蓉、板蓝根等7种品种。截至目前,板蓝根种植面积达6500亩左右。这些中药材主要以大田和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方式种植,既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25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uog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