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错改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技术跨越,支撑海洋油气开发向蓝向深向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8 17:55:35   浏览次数:2  发布人:ebfd****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小新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日,“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活动持续开展,深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攻关一线,共同见证中央企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高度、新成就。第十二站走进中国海油,踏上“奋进号”平台,感受我国海洋钻完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4月16日,中国海油宣布在我国南部海域的某超深水探井以11.5天的钻井作业周期高效完成,

    小新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日,“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活动持续开展,深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攻关一线,共同见证中央企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高度、新成就。第十二站走进中国海油,踏上“奋进号”平台,感受我国海洋钻完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4月16日,中国海油宣布

    在我国南部海域的某超深水探井

    以11.5天的钻井作业周期高效完成,

    打破了我国3500—4000米

    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

    此次突破验证了

    我国自主深水钻完井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

    和超深水钻完井领域的“优智”技术实力,

    对推动深水油气资源规模性增长、

    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奋进号”平台

    执行这一钻探任务的,

    就是我国首艘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

    ——“奋进号”。

    近日,

    “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

    第十二站走进中国海油,

    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

    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社、经济参考报、

    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

    经济观察报、证券日报、国资报告、

    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

    中国网、环球网、澎湃新闻的专家记者

    踏上“奋进号”平台,

    共同见证海洋钻完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海洋钻完井技术突破,加快推动深海油气开发

    浩瀚海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宝藏。海中取宝,不仅要经受大海中的极限环境考验,还要跨越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重重阻碍。无论探宝或是取宝,都需要在地下油气藏和海面的钻采平台之间建立起一条供油气通行的稳固隧道,这项工作就是钻完井。

    作为直接和地层以及地下油气藏亲密接触的前锋,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三高”特点。与之相比,深水钻完井的复杂程度更高、实施风险更大。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水井钻完井作业量较上一个五年环比增长超74%,不仅支撑起大型深水油气项目的建成投产和海洋油气产量的持续攀升,更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钻完井技术的迭代突破。

    为加快深海油气开发,中国海油在深水、超深水、高温高压、超高温超高压等多个高技术、高难度领域开展钻完井作业,高效钻探了“深海一号”一期/二期工程、陵水36-1等代表性深水气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海油钻井平台在茫茫大海中进行作业

    2024年8月7日,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成功钻探发现,中国海油钻完井技术团队首创超浅层高效成井工艺,为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再添助力。

    2024年8月26日,“深海一号”二期开发井钻完井作业提前完成,中国海油加快深海油气开发迈出重要一步。该气田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地层温度达138摄氏度,地层压力超69兆帕,中国海油钻完井技术团队攻克了“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四大世界级行业技术难题——通过精细刻画地层压力剖面、精准揭示风险分布规律,将压力控制精度提升至0.2兆帕以内,有效应对“窄压力窗口”挑战,大幅降低井控风险;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体系创新,将项目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30%以上,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油气藏钻遇率显著优于预期,创造了多项世界深水钻完井作业单项纪录;创新研发有“液体黄金”之称的高密度无固相完井液,该完井液能够在低温条件下不结晶、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分解,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30%,实现了从设计、原材料到工艺应用的完全自主可控。

    2024年9月10日,中国海油在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测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43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超深水碳酸盐领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此次钻完井作业通过优化井眼轨迹设计和随钻测井技术,首次成功在1640米超深水下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实现水平段钻遇650米气层。该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我国超深水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的巨大潜力,标志着该领域的勘探认识与作业技术均取得重要突破,让中国海油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底气更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装备在“奋进号”平台上的防喷器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专家李中介绍:“目前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和作业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中国海油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体系和精益管理模式,将深水钻完井作业任务拆解成数百个‘常规操作’环节,并统筹多个不同专业技术团队协同配合完成任务,实现深水钻完井作业全流程的安全优质高效。”

    随着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等一系列大型项目建成投产,中国海油实现了海上复杂油气资源的规模开发,建设不断提速,带动了我国海洋钻完井装备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和海洋钻完井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育壮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奋进号”平台井驱

    在实践中攻关核心技术,锻造科技创新主力军

    国际上普遍以300米水深为界限,不到300米水深被称为浅海,超出300米水深称为深海,超出1500米至3000米被称为超深海。

    深水钻完井,面临地层破裂压力低、井控风险大等众多技术难点。现代海洋石油工业大约用了近30年时间,前进到大概100米水深的海域,随即继续试探着向更深海域迈进,上世纪后半叶已经进入300米水深的海域。

    我国对于深水的研究起步晚,2005年与外方合作勘探我国深水区块,才揭开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序幕。起初,中外合作钻了近10口深水探井,我方人员参与其中。此后中国海油又积极派员参与其他拥有权益的区块深水项目,年轻的李中就是其中的“学生”。

    2011年,中国海油成立深水钻完井作业团队,李中是负责人之一。他开始带领团队大量借鉴高温高压探井钻完井技术与经验,调研国际先进的深水钻完井作业安全及技术管理措施,提前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一套深水优快钻完井关键技术。2013年中国海油部署了首口自营深水探井陵水17-2-1。2014年2月,陵水17-2-1井安全高效完钻,且钻获良好油气显示。经测试,该井获得高产气流,一举发现了我国首个自营千亿方大气田,也就是后来名扬四海的“深海一号”大气田。

    运用这套技术,中国海油深水钻完井团队创造了当年的“洋师傅”都难以企及的“中国速度”。2015年前后,他们与国外知名油气公司在莺歌海同一构造相隔仅20公里的两处同时钻井,仅用该公司1/5的费用、1/3的时间即顺利完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李中与工作人员在作业现场进行交流沟通

    陵水17-2的勘探突破,打开了一扇通往我国深水天然气“宝藏”的大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分布着宝岛、陵水、永乐等众多凹陷,这些凹陷有着相似的油气地质环境和成藏条件,陵水17-2构造勘探获突破,使得这些凹陷的勘探前景更加明朗。

    此后,李中又带领团队向超深水、超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发起攻坚。2015年,李中带领团队成功钻获我国首个超深水天然气田陵水18-1。2017年,他们首次成功完钻了超高温高压探井——乐东10-1-3井,且钻遇优质气层。2018年4月,他们成功挑战极限,高效完钻了世界罕见的超高温高压探井乐东10-1-6井,且钻获133米气层;2018年9月,再钻乐东10-1-13井,再次钻获百余米天然气层。

    李中所在的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是中国海油面向全球能源技术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承担着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生产性技术研究及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等使命,是中国海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在三十余载的海洋油气钻完井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李中带领这样一支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在海上高温高压油气领域,创立了海上高温高压安全钻井技术,创建了多级屏障井筒完整性技术,研制了海上高温高压气井安全测试系统,构建了海上高温高压优质高效钻完井作业技术……这些技术,突破了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瓶颈,构建起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体系。

    在深水油气领域,创建了深水钻井地质灾害风险分级控制作业技术,建立了深水极窄压力窗口安全作业技术,发明了钻井平台拖曳隔水管带防喷器跨井区移位技术,建立了深水安全高效测试生产技术,牵头自主研发深水水下生产系统……这些技术,创建了深水安全高效钻完井技术体系,使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在复杂断块油气领域,创新发展了易坍塌地层井壁稳定技术,研发了单筒多井眼集束化定向钻井技术,建立了海上大压差协同封堵钻井技术……这些技术,创新发展了易坍塌和复杂压力梯度地层安全钻井技术,实现了海上复杂断块油田经济高效开发。

    在海洋深层油气领域,创建了我国首套海上智能钻井导航系统,创新研制了井下精细感知系列化工具,建立了海上深井井筒智能调控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创建了海上油气井“测、传、控”一体化智能调控系统,以智能化方案解决了海上深层油气开发难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奋进号”平台司钻房内,司钻正在进行作业

    李中表示,深海油气开发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前沿。未来,中国海油的深海油气开发技术还将向更深、更快发展,通过数智赋能,实现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跨越。深水油气钻完井技术突破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保障本质安全,更能为全球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中国方案”,彰显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实力,为我国加快深海油气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END/ ————

    责任编辑丨陈婷

    校对|程镜睿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bf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uog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