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顾艺
“医生,我家的两个孩子总是打架。”
“我家老大说他不喜欢弟弟妹妹,觉得我们家长偏心。”
出门诊时,有不少家长向我吐槽。多孩家庭里,大孩的学习和社交问题相对常见,这背后多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关。比如,有的父母对大孩要求多、言行过激,有了二孩或三孩后,对大孩的关心和陪伴减少,不能很好地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少数出现情绪障碍的老二,和哥哥姐姐年龄相差较大、关系疏远,但父母有可能过分干涉孩子的事情。
多孩家庭确实面临着更多的育儿挑战,家长如何进行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如何指导孩子们相处,都有不少学问。
和大孩一起,期待新生命
家长在决定生育二孩或三孩时,如果大孩已经满2岁,可以和大孩一起畅想弟弟妹妹出生后的情形,包括如何照顾可爱的婴儿、怎样和成为自己“小尾巴”的弟弟妹妹玩耍等。如果大孩已经上小学,家长可以和大孩进行较正式的谈话,举出身边的正面事例,告诉他弟弟妹妹和他在将来会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相互陪伴,他也会成为弟弟妹妹的“小队长”。
母亲怀孕后,可以和大孩分享怀孕及生产的生理知识,让大孩对母亲产检、住院、产后休养等事宜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家长也可以让大孩帮忙做些家务,如跑腿、择菜,让他自己收拾个人物品、决定怎么穿衣等,并及时给予赞美,促进大孩独立性及自主性的发展。
避免要求“大让小”
母亲产后需要休养和哺乳,婴儿也需要密切照料,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家长有可能忽视大孩的需求。建议家长需要保留一些和大孩单独相处、娱乐、交谈的时间,及时抚慰大孩,避免批评大孩“不懂事”等。如果大孩不适应分床或分房睡觉,家长可以在睡前陪伴大孩,待他睡着后再离开。
3岁前的幼儿多数由家长全天照料,很多行为模式是在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中形成的。一个常见的育儿误区是,家长不分事情轻重,总要大孩多让着弟弟妹妹,结果造成大孩虽然退让,但内心觉得不公平,长期下来,大孩往往会对弟弟妹妹心存敌意,与父母出现情感隔阂,如果叠加学校生活不顺,就可能出现严重的情绪障碍。有的大孩因此出现退行性表现,比如已经8岁的大孩,却像3岁孩子一样不讲道理,和弟弟妹妹故意斗气,用哭闹的方式来争取家长的关心。年幼的弟弟妹妹可能也会得寸进尺、故意捣乱,激怒哥哥姐姐,通过扮演弱小、被欺负的一方来获取家长的偏爱,不利于人格成长。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特权”。比如,让大孩参与照顾及管教弟弟妹妹;玩更高难度的玩具,如自行车、球类运动、棋牌、乐器等;有更多的个人权利,如单独的房间、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邀请朋友来家里玩等。
如果大孩愿意,可以传授给弟弟妹妹一些游戏规则和运动技巧,在家长忙碌时短期代管弟弟妹妹。但家长要以引导、鼓励为主,不要反复逼迫大孩做这些事。对于弟弟妹妹,可以大孩为例,强调随着年龄增长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自由。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大孩的领导力、自信心、责任心,也可以培养弟弟妹妹的社交能力。
有些矛盾,让孩子自行处理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要沉住气,先倾听他们的表述,注意孩子的逻辑是否符合常理及其年龄,观察孩子的表情,判断孩子是否夸大事实或者撒谎,然后接纳双方的情绪,最好两边都安抚一下,再尽量用沉稳的语调评判,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刚才的行为为何不当、怎样做会更好。
如果孩子继续争辩,家长不要动怒,可以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歉意或补偿对方“损失”。最后,可以让孩子们来一个有仪式感的握手或拥抱。
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确实不当,家长要给予惩戒,如减少玩乐时间、暂停或延后某些娱乐项目。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可以都予以惩戒,但惩戒的程度和方式应有所不同。
营造轻松友爱的家庭氛围
学龄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家长可以在饭桌上多和孩子聊天,分享家庭成员的动态,讨论近期的活动安排,但要注意,聊天的气氛要轻松有趣,不影响孩子的食欲。
如果孩子完成作业后仍有空余的时间,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家庭娱乐活动,如打牌、运动、看电影。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盛饭、端菜、洗碗、洗鞋子、叠衣服、包饺子等,尽量避免将家务劳动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或是孩子赚零花钱的手段。
如果大孩品学兼优,可以让他帮助指导弟弟妹妹的学习,带着弟弟妹妹活动。但有时并不是事事尽如人意,不同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天赋、兴趣点、发展路线,家长需要因材施教。
家长不要总是在孩子间作比较,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打击孩子,可以称赞他的其他优点,如善良懂事、耐心细心、身体好、心态好、人缘好、有毅力等。自信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起点,良好的性格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多孩家庭确实能锻炼孩子在解决冲突、换位思考、调节情绪等方面的能力。家长需要动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表现,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及时调整育儿策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 顾艺
策划:张灿灿 余运西
编辑:李君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IK597CN】获取授权